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

我的媽媽沒有兒子,但我是媽媽的兒子?

去年會考有一道邏輯題,考起了不少學生(甚至老師),但其實只要細心推敲,不難找出答案。

2009年會考中國語文科試題

26作者借用御孫的說法作一個小結,提到「儉,德之共也」。有讀者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恰當,因為守財奴也很慳儉,但卻談不上有德行。不過,這個讀者的論證是謬誤的,而它的謬誤,與下列事例同類:

A 那個外國人是好人,所以所有外國人都是好人
B 過胖危害健康,所以一點脂肪也不可以吃
C 我的媽媽沒有兒子,但我是媽媽的兒子
D 我的爸爸有鬍子,所以有鬍子的人就是爸爸

「儉,德之共也」直譯是「慳儉是有德行的人的共同特點」,意思是「有德行的人是慳儉的」。但有讀者認為守財奴也很慳儉,但卻談不上有德行。這題宜用「類推法」。所謂「類推法」,是指保留句子的骨幹部分,句式維持不變,但是把句子的內容改一改。這題其實可以這樣類推:作者認為人都是有腦袋的,但讀者卻這樣反駁:人類是有腦袋的。但豬也是有腦袋的,但卻不是人,這跟「我的爸爸有鬍子,所以有鬍子的人就是爸爸」犯了一樣的謬誤,因為爸爸有鬍子,但成年男士都可以有鬍子,但他們並不是爸爸。因此,正確答案是D。很多考生覺得A與D十分相似,而當中的分別在於:選擇A的謬誤是甲有這個特點,但並不是所有甲都有這個特點;而選擇D的謬誤是甲有這個特點,但有這個特點的不一定是甲。選擇A的謬誤是「以偏概全」,B是「極端推論」,C則是「自相矛盾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